3月12日9时,我们从婺源出发(11日晚我们与瓜哥在此会师),前往资溪,到达时已是下午1点多。下午,我们从资溪出发,前往洪门镇。
一、资溪、硝石的地理位置
资溪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东部,东邻福建省光泽县,南交黎川县,西与南城县交界,西北接金溪县,东北临贵溪市。
硝石镇,现为洪门镇,位于抚州市南城县东南部。
二、到达地点及见闻
(一)资溪
中央苏区纪念馆位于资溪县泰伯景区内。纪念馆于200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也许是星期天的缘故,位于中央苏区纪念馆由铁将军把门,我们一行未能进入参观。
虽然没能参观中央苏区纪念馆,但是也有意外收获。了解到这里历史上的一位名人——李觏。泰伯景区即为纪念资溪县乡贤之首,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李觏(字泰伯1009-1059)而命名。园内包插文鼎台,博物馆、中央苏区纪念馆、革命烈上陵园、森林公园、泰伯广场、泰伯湖等。
《乡思》——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硝石镇(现为洪门镇)
硝石,为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南城县城所在地,是一座千年古镇。硝石古镇因洪门水库修建而淹没。
寻访硝石战役旧址过程并不算顺利,但又很幸运。我们兵分两路,我这边按照瓜哥定位,把车开到了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硝石被淹没的地方附近。而瓜哥那边因为导航出现问题,把车开到了一片泥水地,却歪打正着,偶然间在省道旁边撞见了硝石战役纪念园。
在通往洪门湖的路上有一座桥,名为“硝石桥”
三、铭记历史
1933年9月25日,完成“围剿”准备的国民党北路军,以3个师的兵力由南城、硝石向黎川发起进攻。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打响。面对敌人的碉堡合围稳扎稳打战术,中央红军不仅未采取诱敌深入的机动防御战术,相反在军事冒险主力方针下,红军实施了极不切合实际的进攻作战。1932年9月至11月,中共临时中央“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要求红军在苏区外战胜敌人,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当敌人北路军9月25日向黎川发动进攻时,中革军委仓促命令东方军从福建将乐、顺昌地区北上迎敌。9月28日,敌占领黎川城后,中革军委为恢复黎川,再组织中央军主力东移,协助东方军收复硝石、黎川。10月9日,东方军开始进攻硝石,至10月13日,敌主力4个师进抵硝石,东方军被迫撤出战斗。
在硝石,曾发生过激烈的、可歌可泣的硝石战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第一仗。硝石战役中,红军部队虽然英勇战斗,但终因“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而导致红军重大损失,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首战失利。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提到,“第五次反围剿,敌以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前进,首先占领了黎川,我却企图恢复黎川,御敌于根据地之外,去打黎川以北敌之巩固阵地兼是白区之硝石。……战不胜,又打其东南之资溪桥,也是敌之巩固阵地和白区,又不胜,尔后辗转寻战于敌之主力和堡垒之间,完全陷入被动地位。”
硝石的地形条件使其易守难攻。驻硝石之敌为第24师,自5月起沿资水北岸以碉堡、交通壕构筑了两道严密的防线,这使红军进攻尤为困难。1933年10月,国民党纠集50万兵力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掌握红军领导权的博古、李德等人摒弃正确战略战术,严令东方军于10月上旬向赣东北回师抗敌(此时该军正入闽东征作战),7日,东方军在沟口与敌遭遇,歼第第6师第18旅。敌周浑元部受创后,龟缩于黎川县城固守待援。东方军继续西进,攻打南黎公路上的重镇硝石,意在截断黎川与南城之敌的联系,并乘胜收复黎川。10月9日凌晨,东方军司令部发布攻击令。上午10时,截断南城至硝石电话线,切断公路交通。下午3时,左翼部队第13师协同第20师一部沿资水两岸开始佯攻,接着,右翼从北面向敌143团阵地及桥头村144团阵地的第20堡、第22堡猛烈冲击,并以迫击炮向敌猛击,酣战到黄昏。红军战士异常英勇,反复攻击四次,其中肉搏两次,但未能奏效,我方阵亡战士百余名。10日,东方军司令部因主力攻击失利,令各师除一营原地监视敌人外,其余集结于韩公桥、陈坊、崔坊一线,遭敌轰炸,我部隐蔽,晚上再次攻击,又伤亡百余人。11日,敌空军继续轰炸。因连攻不克,东方军司令部朱德、彭德怀、攻振堂等召集人员开会,根据硝石工事坚固,攻击不易奏效而牺牲过大的情况,必胜围困战术,争取先截击黎南援军,再夺取硝石。午夜,红军以精锐部队在火力掩护下分路猛扑,杀声震天,前锋一度冲至敌碉堡附近肉搏相持,反复冲击,但仍未能夺取阵地。12日,敌空军继续轰炸,我方伤亡惨重。入夜红军再度发起攻击,一面以以湖南籍士兵喊话宣传,一面发起冲锋突击。13日8时许,南城之敌3个师向硝石增援,东方军司令部根据此决定,先舍硝石之敌,以主力侧击南城来援之敌。下午3时,东方军开始向硝石东北方向撤离。14日,分别又向大竺、小竺、竺油、谭头市方向撤离。至此,硝石战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