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三月,春回大地,草长莺飞。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作为一个刚刚加入兵棋行业不久的新人,非常有幸受邀参加了本次“红色主题兵棋推演巡游”活动,与大家共同踏访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从北京出发,奔开封、赴永城、走宿州、过徐州,最终以济南结束本次旅程。沿途参观了睢杞战役纪念馆、碾庄淮海战役纪念馆、双堆集淮海战役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记录着当年战场那不朽功勋的革命圣地,并在原址进行了手工兵棋推演复盘。在这次巡游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对历史、对战争、对兵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虽然已身在北京,但我的思绪仍被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萦绕着,每每想到那一处处触动心绪的场景,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时那地。
在睢杞战役烈士陵园,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瞻仰烈士的墓碑,默读着上面镌刻的墓志铭,墓志铭上清晰地记录了长眠于此烈士们的生平。他们的年纪或大或小、籍贯也南北各异,很多烈士牺牲的时候还未到而立之年,甚至不满弱冠,但他们的青春热血都凝固在了1948年那惨烈的战场上。微风轻摆着松枝,让陵园更显得庄重肃穆,凝望着一座座庄严的墓碑,才让我真正读懂了以往看到那些牺牲数字的背后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坚毅中还带有几分稚气的脸庞。
在淮海战役窑湾战斗陈列馆的天井中,塑立着一座雕像——十人桥。在深可及颈的刺骨河水中,十名年轻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当做桥墩,凭双手托举用梯子木板临时搭建的浮桥,支撑冲锋部队渡河而上,乘勇追击。他们用惊人的意志换取了战场的主动,为随后赶到的主力部队争取了宝贵的作战时间,最终全歼敌63军两个整师1.3万人。英雄的故事听过很多,当自己来到战役发生地,看着纪念馆对当时历史的描述,站在这样的雕像前,才更能体会到那战火弥漫,那战斗惨烈。
在兖州烈士陵园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兖州是座古城,城墙高且宽,敌人凭险固守,我军战士发起好几次冲锋都未能冲进去。最后挑选了四十多名攻坚战士架梯登城,四十余人用长梯爬上城墙,打开了突破口,但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战至最后,只有5名战士幸存,其余36人全部壮烈牺牲。凶残的敌人,将烈士的遗体残忍的投进菜园子里的两口枯井内,烈士的血肉之躯和不朽英灵,自此永远封存在这两口干涸的井里。后人在烈士陵园复原了这两口井以为后人瞻仰,两口老井中永存的,不仅是三十六烈士的遗骸,更是一段艰苦历程,一曲悲壮的红色战歌。
一路走,一路看,我的内心也在一路被触动着。共产党60万大军能战胜国民党80万来犯之敌,除了战场上全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外,也离不开后方几百万人民群众的支持。蒸馒头送前线,拆门板做担架等等群众支援前线的故事同样让人读的壮烈、看得动容,也更体现了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当站在京杭大运河旁,看着对岸那星星点点的建筑,才能想到解放军强渡运河的巨大困难,深深感叹当年战争的艰难,由衷感到我们今天和平的生活的可贵。
除了参观纪念馆,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的计划是在战役发生地进行兵棋推演,所使用的想定也是按照历史战场还原设计。从第一天第一次接触手工兵棋,到慢慢学习规则、摸索战术,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从入门到熟练,学习了很多关于兵棋推演的知识,也了解了常用的排兵布阵战术战法。
兵棋推演是一种战场模拟方法,能够在推演中回顾昨天的战争历史、论证今天的战争准备、设计明天的战争样式。兵棋推演的每一步都是指挥员决策的结果,通过边推演边复盘,边观摩边学习,我慢慢了解到,在推演中,需要着眼战场全盘态势,把握整体攻防节奏,对于部分难度较大的要素得分点可做适当放弃,集中优势兵力以完成整体作战意图为最终目的。在推演过程中,要根据战场态势的动态变化同步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再加之细心地分析筹划,方可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时需要在推演中慢慢积累有用的战术战法、攻防阵型,在实践中提升推演水平。另外结合本次的战场巡游,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棋盘上的每一个兵力值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在真正的战场上它代表的是成百上千的生命,所以在指挥每一个棋子的时候都需要更加慎重和敬畏。
这次巡游是一次历史文化、军事教育之旅,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之行。通过踏访红色景区和参与兵棋推演活动,我们重温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的作战过程,体会到了当时战争的艰辛和残酷,对兵棋推演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作为团队中一名新人,我已经深深的被兵棋吸引,被历史打动,更被大家这种献身兵棋、投身国防的炽热的情感所带动。作为其中一员,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补充的革命历史与军事知识。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与巡游活动,参加兵棋推演,参观红色景点,并结合自己的业务特长,快速融入团队,为这项包含意义与情感的事业添一份力,略作锦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