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9日至14日,西柏坡红色主题兵棋推演全国邀请赛筹备组先后在河北省军民融合促进会和西柏坡纪念馆,对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攻打宿县与包围黄维兵团进行了6场推演,并直播了推演过程。从推演情况看,迅速攻克宿县,成为红方把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那么,红蓝双方为何将宿县作为争夺焦点,为何对宿县得失如此关注?为什么红方对宿县志在必得,而蓝方对坚守宿县又情有独钟?
下面,才哥结合历史背景与推演结果进行评析,敬请大家品鉴。
一、宿县的重要位置及其在战役中的意义
宿县位于徐蚌铁路线的中间“腰”的位置,北距徐州约100千米,南距蚌埠约120千米,是南北交通要道,也是黄维兵团东出运河的通道。宿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48年11月15日前,这里由孙元良兵团重兵把守,其向北可驰援徐州邱清泉、李弥兵团,向南可呼应蚌埠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向西则可接应黄维兵团。
对于国民党军队来说,宿县既是安徽北部交通枢纽,也是徐州守军的重要补给基地。为保宿县万无一失,国民党军队加强了城内防御工事,当时宿县古城周围有长约8公里、宽约20米的护城河环绕,河岸陡峭,根本不可能涉水而过。依托城墙,国民党守军还配备了装甲车环城火力支援,城内到处都是沙袋和铁丝网构筑的防御阵地,城区建筑物随处可见射击孔,构成了诸多既能独立作战,又可相互支援的火力点。
对于解放军而言,一旦解放宿县,则可切断徐蚌之间的联系,将黄维兵团,邱清泉、李弥兵团,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分割开来,利于解放军各个击破。刘伯承曾说,打淮海战役,要“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攻克宿县,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就是“断其腰”。攻克宿县,将陷徐州之敌于孤立无援之境,南京和上海方面也将暴露在解放军强大攻击锋芒之下。而此时的中原野战军的部队1年前挺进大别山时扔掉了所有重武器,转出大别山后一直未获得必要的重装备补充,敌我装备相差悬殊,“断腰”之战,必将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攻坚战。
1948年11月16日,解放军攻克宿县。宿县是淮海战役中解放的首城,为淮海决战提供了主战场,使解放军控制了徐州到蚌埠间100多公里的铁路,切断了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同时,有力地保障了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并为后续分批歼灭徐蚌之敌和来援的黄维兵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作战条件。
二、淮海战役中攻克宿县与包围黄维兵团的作战情况
1948年11月11日夜间中原野战军主力向宿县开进。12日,中野九纵队及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等部,占领固镇、任桥等地,以阻击蚌埠之敌增援。13日担任主攻任务的三纵到达宿县西郊,并在第九纵队一部配合下包围了宿县。11月15日,徐州“剿总”正在组织邱清泉和李弥两兵团东出徐州解救黄柏韬,徐州兵力空虚,于是调原驻防宿县的孙元良兵团北进徐州接防,宿县国民党守城兵力大减。
11月15日,三纵司令员陈锡联下达攻城命令。宿县四个城门处都有桥梁可以过河,但在战斗开始前,为了阻挡解放军入城,国民党军队用炸药把桥梁炸毁了。因此,架桥成为攻占宿县的第一任务。15日17时左右,解放军开始攻城。战至16日凌晨3时许,宿县宣告解放。宿县之战,全歼国民党守军12000多人,击毙148师副师长钱卓严,活捉津浦路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张绩武,为淮海战役决战胜利打赢了关键的第一仗。国民党口中“固若金汤”的宿县,最终被人民解放军拿下。攻占宿县,也截断了共维兵团东出运河的通道。
11月24日,中原野战军经层层诱敌,基本形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包围态势。黄维在南坪渡过浍河后逐步发现了中野的包围企图,立即退回浍河南岸,并指挥部队向南撤退突围,企图与北进的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会合后南下蚌埠。进至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后,被中野合围。27日,黄维组织突围行动,但由于廖运周110师在突围过程中战场起义,突围失败,彻底陷入了中原野战军的合围这中。
三、几次兵棋推演的结果
红蓝双方对阵中,在第一回合谁先手谁将获得关键战机。所谓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在实际作战中,这样的战例也屡见不鲜。战术水平相当的对手进行推演,从推演结果看,如果第一回合红方先走,宿县是有希望被攻克的;如果第一回合蓝方先走,宿县将大概率被蓝方固守。现将推演的主要场次中,对于宿县争夺战的结果及红蓝胜负情况汇总如下:
3月9日第一局:红方才哥,蓝方丫丫。蓝军先手行动,指挥三个军快速向宿县机动,直接加强了宿县防御。后续推演中,红军多次攻击宿县未果,双方在宿县形成对峙,红军在蓝军空中轰炸和地面攻击下受损严重。蓝方胜。
3月9日第二局:红方丫丫,蓝方才哥。红军先手行动,首先调整了攻击部署,重点加强了宿县南侧的兵力,切断了宿县与蚌埠的联系,尔后对宿县发起了攻击。蓝军蚌埠兵力快速前出,首波2个军快速到达宿县,并对包围宿县的红军发起攻击。后续推演中,蓝军继续从蚌埠向宿县集中兵力,同时指挥黄维兵团快速向宿县靠拢,形成了对红军的反包围态势。红军仍强攻宿县,并造成兵力的快速损失,第三回合蓝军就达到了获胜条件。
3月10日推演:红方“那个人”——轩锅,蓝方丫丫。蓝方先手行动,指挥蚌埠的兵力不顾疲劳,快速进入宿县增援,直接加强了宿县防御。红军合围宿县的主力部队面对优势蓝军,仍展开形成五面包围对宿县攻击。蓝军的疲劳及红军的五面包围叠加多项有利修正,加上红军的随机数也开了挂,掷出了一次10,竟然全歼宿县守敌攻占了宿县。后续推演蓝方以1分优势险胜。
3月11日推演:红方轩锅,蓝方才哥。战至第三回合,红军抢到了难得的先手,在前两回合精心布势基础上,立即组织对宿县发起围攻,经几轮攻击,终于攻占了宿县。但后续激烈对抗过程中,红方在夺占宿县取得优势的情况下被蓝方逆转。红方惜败。
3月13日推演:红方丫丫,蓝方才哥。蓝方先手,指挥蚌埠方向兵力快速向宿县机动,结果是与宿县兵力形成联合防御态势;红方则在宿县首先发起4面包围,并攻打宿县,但效果不佳。后续推演中,蓝方持续增援宿县,将红方拖入对峙消耗战,并利用空中优势,对红方造成很大战损。蓝方胜。
3月14日推演:红方丫丫,蓝方轩锅。红方先手,直接调动兵力对宿县形成六面包围,歼宿县守敌1个师;第二回合红方又是先手,在五面包围情况下,浴血奋战迅速攻克宿县。后续激烈拼杀共14回合,红方且战且进,迫使蓝方兵力收缩至蚌埠南北一线。战至最后一个回合,在蚌埠北部地区,蓝方在节节败退情况下以一个反包围,打出效果,侥幸获胜。
四、史实与兵棋推演结果对比从中得到的启示
(一)党的正确领导是走向胜利的根本。
1948年11月9日至14日毛泽东连发数封电报,要求中原野战军集中四个纵队尽快全力攻取宿县,切断津浦路,以截断徐州之敌南逃之路。攻打宿县,当时解放军制定了“肃清外围、占领四关、包围城厢、瓮中捉鳖”的方针和步骤。从顶层战略,到战斗实施,上至中央军委,下至各纵队、师、旅、团、营和基层连队,都有党的正确领导。各部队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协作,没有派系之争,顾全大局,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反观国民党,淮海战役中刘峙、杜聿明、邱清泉、李弥,黄百韬、黄维,李延年、刘汝明,要么顾及私利不顾他人安危,要么消极自保出工不出力,稍有抵抗就打打停停,要么就以上峰有令为借口成为战场上逃跑最快的“飞将军”,难以形成合力,给了解放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二)情报信息是取得作战胜利关键。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战场接近单向半透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举一动,很多情况下都经过多个渠道报告给了解放军;而解放军的兵力部署,以及兵力调动、穿插行动,国民党军队却很少掌握。如,宿县被解放军攻克,黄维还不知道,依旧向宿县方向前进;黄百韬兵团被歼灭,黄维还是不知道,仍东进企图解救黄百韬兵团。敌明我暗,虚虚实实,国民党军队情报不准、信息不畅,客观上造成了其处处被动,不敢轻举妄动,给了解放军打运动战、歼灭战的机会。
(三)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是夺取胜利的基础。
11月15日攻击宿县时,因为重武器不足,炮击持续时间短(仅半小时),未对城墙造成多大的破坏;但是,进攻命令已经下达,时间已不能拖延;17时30分,部队发起总攻,指战员们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前去架桥。在西门,七连先后有6名架杆手倒在了血泊中,最后一名战士李守业神速跃出堑壕,抱着滑竿,灵活地冲过去把滑竿搭在桥基上。桥板组4名战士抬着桥板随即往前冲,先后7个组都没有成功……最后只剩下了3名战士。但就是这3名战士,最终冲上去搭上了桥板。架桥终于成功。这是战斗的第一步。根据战斗部署,解放军决定先攻取小东门,以利大部队攻入城内。三营八连连长高玉岐主动请战,坚决打,拼命攻,表示誓死完成登城任务。踏着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搭起的浮桥,担任前锋的八连战士们飞奔过河,与国民党守军展开激战。国民党部队调动各种火器,组成密集火网,配置在纵深的曲射火炮,也集中火力打过来,炮弹雨点般地落在护城河里、马路上、房顶上,城楼两侧的火力点也侧射过来,城墙上一个劲儿往下扔手榴弹、燃烧弹,暗火力点也开了火……宿县之战一直持续到深夜一两点钟。最终,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在宿县城中心,把国民党军压缩在了城西南的福音堂。至3时,完全占领宿县。
高超的谋略水平、指挥艺术,周密的作战方案,团结协作的精神,加上广大指战员不畏牺牲、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