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广昌:中央苏区的北大门

寻访广昌:中央苏区的北大门

  3月12日下午,我们结束硝石战役旧址寻访,赶往广昌。于当日傍晚到达广昌。

  一、广昌的地理位置

  广昌,位于抚州市南部,武夷山西麓,东与福建建宁、宁化接壤,西连宁都,南界石城,北毗南丰。是中国民协命名的“中国莲文化之乡”。

二、到达地点及见闻

  3月12日,日暮西山,天色渐晚,我们一下高速,即看到位于高速边上的广昌红色群雕园。又过时间不久,华灯初上,照在红色雕塑之上,显得格外鲜艳。红色群雕表现的是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诗词彰显的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骑马青铜组像和红旗雕塑。其中毛泽东骑马像高8.08米,红军战士代表像高4.3米,不锈钢红旗雕塑高18米。骑马像再现了伟人当年策马扬鞭的革命豪情,红旗雕塑展现了“风卷红旗过大关,十万工农下吉安”的磅磷气势,生动独特的再现了当年的烽火岁月。

  13日上午,我们来到广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这里正在搞建设,纪念馆被围挡圈在里面。大概300米处,是广昌县博物馆,可惜今天是星期一,不对外开放。

  三、铭记历史

  广昌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1933 年3 月,苏区中央局转发的《中央对目前作战计划与任务的指示》,将广昌确定为“中央苏区战略的锁钥”,并强调“永远不能放弃”、“特别应该注意广昌”。

  1933年9月底,中央苏区开始第五次反“围剿”。在前期作战中,中共临时中央“左”倾领导人博古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实行错误的军事路线指挥红军不断攻击苏区边沿的敌人堡垒坚固密集或重兵扼守之地,使红军损失惨重。1934 年1月,“左”倾领导人又把战略方针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转为防御中的保守主义,指挥撤回根据地内的红军打阵地战、堡垒战。2 月上旬,国民党军把广昌定为主攻方向,由黎川西南向此进发。双方调整部署后,广昌成了守卫中央苏区的北大门。为阻敌进攻,红军于 3 月中旬前,集中主力在广昌外围打了 20 多次防御和反击战,结果未胜一仗,被迫步步后退:国民党北路军则不断推进,沿路形成碉堡封锁线,并与东路军会师,对中央苏区形成合围之势,迫使红军主力在广昌与之决战。1934 年4月初,战火已逼近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

  为进攻广昌,国民党北路军第三路军集中11个师,沿旴江两岸推进。博古、李德面对严峻的形势,提出“死守广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组织红一、三、五、九军团共 9 个师,在广昌城以北20公里地域内,采用阵地战的打法与敌人决战。4 月10日,战役打响。在延福嶂等地,敌人在炮火、飞机轰炸后,集数千兵力向红军阵地同时攻击,红军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但伤亡很大;在大罗山、饶家堡等地,红军用重兵短促突击未奏效,阵地易手五六次。甘竹、长生桥失守后,敌于27日动用7个师全线出击,红军城北阵地上硝烟叠起、弹如飞蝗。28 日,红军被迫弃守广昌城。

  在这次战役中,红军顽强奋战、英勇抗敌,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但是损失极其惨重,牺牲了5500人,红三军团伤亡最多的一天有近千人,守城的红14师战后只剩下几百人。中央苏区北大门的失守,引发了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