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向驻守在沈阳、长春、锦州的东北国民党军发起决战性进攻战役,史称“辽沈战役”,是著名的解放军“三大战役”第一役,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或“辽沈会战”。此役,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东北“剿总”指挥的4个兵团、11个军部、36个整师及地方部队计47万余人,一举解放了东北全境,开创了中国解放战争的新局面。为了致敬历史,致敬经典,致敬英烈,致敬先辈,10月21日上午,我(瓜哥)约盖子老师推演辽沈战役想定:决战辽沈,并以此纪念辽沈战役胜利73周年。
本报告是我作为红方指挥员实施的推演总结与报告。
一、推演设计与考虑
在推演之前,我对辽沈战役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也非常认同当年中央军委毛主席制定的“关门打狗”战略,抑留并歼灭国民党军于东北地区。在分析辽沈战役地图时,我发现,当年从东北返回关内的通道主要有三条:第一条就是锦州、秦皇岛之间的辽西走廊,这也是主要的通道,是当年国共双方争夺的通道,攻克锦州的战略意义也就是封闭了这一通道。第二条是义县经承德南下北平的通道,这条通道虽然要翻越燕山山脉,但有铁路相通,当年国民党军曾经此通道进入东北。锦州战役前,东北野战军首先包围并控制了义县,既有扫清锦州外围的设计,也是意在封闭这一入关通道。第三条则是营口港,这是国民党军的一条海上撤退通道,当年辽沈战役后期杜聿明曾设想通过此通道撤逃,事实上国民党52军也确从此处成功撤离东北。由此可见,要想实现“关门打狗”战略,首先要着眼封闭这三条通道。
回想当年辽沈战役过程中,东北野战军主要着眼攻克锦州,封闭辽西走廊,这无疑是正确的。攻克锦州之前,先攻占了义县,这不仅为围攻锦州打下了基础,事实上也封闭了义县经承德入关的通道。但为什么当年东北野战军没有封闭营口呢?历史上有许多疑问,当然也有相应的解释,我理解,主要还是兵力不充沛。当年东北战场相对于全国其他战场,解放军80万对国民党军55万,算是有优势的,打败它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想在一次决战中全歼这些敌人就不好说了,“关门打狗”既是关键,也是唯一选择。对任何一个指挥员来讲,如果失去了战法方案的选择性,也就失去了战役的主动性,何况还要面对“困兽犹斗”和“狗急跳墙”的危局,这个时候,80万对55万的优势实在不敢说充沛,需要有万无一失的战役设计与不计代价的坚定决心。从这一点,我理解了东北野战军当年长达半年的犹豫与反复尝试,甚至在战役发起前的“还好没有放弃”。
从我推演设计的角度,借鉴先辈的成功经典显然是捷径,如果能够弥补当年东北野战军留下的遗憾那就再好不过了。因此,我对此次推演的总体设计是先组织3个封堵集团,分别封闭辽西走廊、义县承德通道、营口港,然后逐次攻克秦皇岛和锦州,最后和蓝方决战,并解放沈阳。之前,我和盖子老师有过几次推演交手,他的特点是稳,因此,我估计他应该是以守为主,通过坚守沈阳、锦州两点,拖延时间,并消耗我的兵力,因此,我在兵力的使用上也冒了把险,没有像当年东北野战军那样使用3个纵队阻击沈阳方向之敌,而是转用营口港,重点防止其从辽沈战场脱离。如果他按照当年蒋介石的安排组织西进兵团,营口封堵集团也便于策应锦州。
具体部署:以11纵和冀察热辽军区独立师担任秦皇岛封堵集团,负责切断秦皇岛与葫芦岛之间联系,封堵辽西走廊。以3个纵队担任义县封堵集团,负责攻克义县,封闭义县承德通道。以3个纵队担任营口封堵集团,负责占领营口港,封堵营口港海上通道。以4个纵队担任锦州攻击集团,负责从正面攻击锦州,并牵制锦州之敌支援葫芦岛方向。战役按三个阶段设计,第一阶段为布势封堵阶段,完成兵力部署,并攻占义县、绥中、营口等要点,封闭所有入关通道。第二阶段为攻克锦葫阶段,歼灭锦州、葫芦岛之敌,攻占锦州、葫芦岛,同时阻击沈阳之敌突破营口防线。第三阶段为寻歼决战阶段,视沈阳之敌行动,寻歼其主力,并寻机切入点沈阳。
二、推演过程与结果
第一阶段:封堵布势阶段。根据想定规定,推演前5回合,红军未与蓝军接触,蓝军不参与推演,模拟当年东北野战军秘密转兵南下的场景。我充分利用这5个回合,前4回合基本形成了对营口的占领和对义县、绥中的合围部署,只是锦州攻击集团因为距离较远,未能到达预定位置。
第5回合,为了保持主动,我果断指挥义县封堵集团提前发起攻击,并一举全歼义县守敌,攻占了义县。秦皇岛封堵集团趁势也南下发起对绥中的作战,但因没有形成绝对兵力优势和全面合围态势,只是击溃而未能全歼该敌。按照推演想定设计,我发起作战后,蓝军开始加入推演,盖子老师果然采取了以守为主的撤退策略,不仅驻秦皇岛的新5军主力全部撤离,连绥中被我击溃的师也不顾疲劳从秦皇岛撤退。虽然我未能封堵新5军的脱逃(最初设计也只是牵制),但随着新5军的撤离,秦皇岛方向再无后顾之忧,客观上提前圆满实现了对辽西走廊的封堵任务。
第二阶段:攻克锦葫阶段。第5回合时,锦州东攻击集团进至锦州外围凌海以东地区,为了更好的形成合围态势,没有急于发起攻击,而是逐步形成对锦州东侧的合围态势。自第6回合起,完成了义县和秦皇岛通道封堵任务的两个集团迅速转为锦州攻击集团,分别由北面、西南向锦州、葫芦岛合围攻击。
在对锦葫攻击过程中,蓝军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行动。在第5回合,秦皇岛新5军撤退的同时,其驻葫芦岛的54军开始向锦州方向机动,作出了一幅收缩防御,坚守锦州的态势。奇怪的是,我对锦州外围凌海发起攻击,并从北面义县方向抵近锦州时,蓝军驻锦州新8军突然放弃锦州,随54军回撤葫芦岛,显然是想通过葫芦岛港口从海上撤离。我马上抓住战机,首先集中攻锦北集团、东集团共7个纵队对锦州93军实施合围攻击,以两个回合全歼该敌,并攻占锦州,尔后以北集团3个纵队转为攻葫北集团,与11纵和冀察热辽军区组成的攻葫南集团协同攻击葫芦岛新8军和54军,最终以4个回合攻占葫芦岛。
这一阶段,我虽然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攻占锦州和葫芦岛的任务,累计歼灭蓝军新8军、93军、54军32个单位的兵力(约6.4万人),但蓝军先后从葫芦岛撤离了19个单位的兵力(约3.8万人),加上从秦皇岛撤离的新5军11个单位(约2.2万人),蓝军累计从辽西走廊撤离了范汉杰集团(15万人)约一半的兵力。在此期间,我的损失也高达24个单位(约4.5万人),付出了血的高昂代价。
第三阶段:寻歼决战阶段。为了尽快集中力量寻歼蓝军沈阳主力,我在前7回合全歼93军并攻占锦州后,立即组织了原攻锦东集团4个纵队北上进入辽西地区,全歼葫芦岛地区蓝军并攻占葫芦岛后,除留冀察热辽军区部队驻守锦葫要点外,其余4个纵队也立即北上进入辽西地区。基于判断蓝军已失去从营中撤离的可能后,除留1个师留守营口外,我又把营口封堵集团的3个纵队北上参与寻歼作战。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沈阳蓝军7个军并没有太多积极的行动,除了驱歼我在沈阳外围牵制的独立3师和独1支队外,基本没有更多的攻势行动,甚至围绕沈阳逐步形成了稳固的三级防御态势。我本意是在其营口突围途中或救援锦州途中寻机与其决战,复现当年经典的辽西会战场景,但显然盖子老师采取了当年卫立煌的做法,坚守沈阳不出,这一点大出我所料,并迫使我劳师远袭展开沈阳攻坚部署。
由于我的主力需要从锦葫战场北上参战,且蓝军在沈阳以南没有明显破绽,我被迫从其北侧的薄弱环节展开合围,这进一步延长了兵力部署距离。悲剧自此产生,在我由锦葫战场向沈阳调动兵力的8个回合(8天)过程中,蓝军空军反复对我机动兵力实施空中轰炸,竟造成了我15个单位(约3万人)的战损,加上其撤离的兵力分,竟然很快接近了速胜结束推演的条件(取得80兵力分),迫使我在没有完成合围沈阳部署的情况下仓促发起进攻作战。面对蓝军强大的空炮火力,最终在第21回合蓝军达到了速胜条件而获胜,推演结束,我以占领锦州、葫芦岛、营口、义县等要点并成功合围沈阳的态势下惜败!
三、主要经验与教训
本局推演,虽然我最终以惜败告终,但我对自己的推演总体还是满意的,也通过推演,积累了一些经验,当然,也收获了惨痛的教训。
从经验角度看,首先,我要肯定我的推演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执行也是较好的。我的设计方案比较好的完成了“关门打狗”战略构想。并通过推演实施,成功实现了对所有入关通道的封堵,虽然蓝军仍有30个单位(约6万人)从秦皇岛、葫芦岛撤离,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也实际上发生了54军、新8军以及东进兵团十几万人从葫芦岛、秦皇岛撤离,甚至出现了52军从营口撤离的严重情况,相比而言,我的“门”关的比当年东北野战军还严实(不知羞耻的自夸一下!)其次,我的战术设计与兵力运用符合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军事原则。基于之前对辽沈战场兵力不充沛现实的分析,我采取了集中兵力重点用兵的战术策略,其中在义县攻坚战中我的兵力优势达到了9:1,锦州后期攻坚战中我的兵力优势达到了7:1,从而使我基本上能够在攻击发起2、3回合内解决战斗,这些对于我快速解决当面之敌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对于我迅速转用兵力提供了坚实的条件。营口阻击战虽然没有最终打响,但我以3个纵队在营口实施坚守部署,也是针对蓝军7个军的可能攻击,尽最大可能将营口防守风险降到最低。第三,我觉得我对战机的把握还是可以的。之前,我对盖子老师的推演策略有过预判,估计到他可能采取保守的策略。但推演开始后,他毫不犹豫的坚决撤退以及坚守沈阳不出还是大出我所料。对此情况,我迅速调整兵力,利用其在锦葫地区急于撤退无法坚守的情况,加紧对锦州葫芦岛的攻坚战,从而为彻底封闭蓝军于辽沈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夸时从不吝惜好辞!)
推演结果我输了,因此,有几条教训也是很深刻的。首先,对蓝军撤逃的决心预判不足,封堵不坚决,造成了大量蓝军成功逃。我没有首攻秦皇岛,也没有在围攻绥中时以疲劳形成四面合围态势,都是基于吸引新8军回援的部署,不料却造成了蓝军撤逃的漏洞。其次,对葫芦岛的攻击存在兵力优势不足的问题。我完成锦州攻占后,急于转兵北上寻歼敌主力作战,只留了4个纵队加冀察热辽独立师攻歼葫芦岛的新8军和54军两个军,兵力优势不到3:1,幸亏蓝军急于撤退,使我在5个回合内结束了战斗,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蓝军在我转兵北上后转入坚守,我将在葫芦岛被消耗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第三,对战役节奏的把握也不是很好。尤其是在第三阶段寻歼沈阳主力时,我只看到沈阳北侧蓝军部署薄弱,没有意识到需要更多的时间机动布势,造成围攻兵力需要长达10回合(10天)才能完成部署,不仅增加了蓝军空中轰炸的机会,同时也造成了最终时间紧迫的仓促发起攻击,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打乱了推演节奏,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最终惜败告负!
当然,最终虽然我按照想定条件惜败告负,但从总的趋势判断,我仍然具备最终取胜的条件,从复盘辽沈战役的角度看,算是验证了辽沈战役进程与结果的历史科学性。当年东北野战军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转战,歼灭国民党军47万人,自身也付出了近7万人伤亡的代价,我今天推演的结果也基本验证了这一结果,只是我没有实现对沈阳的解放,也没有歼灭沈阳蓝军主力,更没有锦州方向国军东进兵团的压力,足以见得当年辽沈战役的艰苦与牺牲。辽沈战役是我军战略决战的第一个胜利!是一次决定性的辉煌胜利!同时是万千英烈鲜血津染的胜利!
“百战杯”红色经典兵棋推演活动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时期经典战役为背景,旨在复盘经典战例,弘扬红色精神,推广兵棋技术,培养兵棋骨干,向历史致敬,向先辈致敬,向英雄致敬。活动采取开放式组织模式,每月选定1-2个战役背景开展兵棋对抗活动,并通过以赛评裁模式,评定对抗成绩优异的选手相应裁判员等级并颁发证书。欢迎大家参与,也欢迎各单位通过“百战杯”活动组织红色经典主题团建活动。